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编 委 会
主 任:陈 勇
副 主 任:朱国军
成 员:蔡海鹏 张 松 陈湘黔 曾全胜 刘永明 肖 渊
主 编:刘 阳 刘艳红
副 主 编:刘凡香
编写人员:(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 蓉 戴俨炯 高树平 贺 雯 贺 义 侯雪梅
胡美丽 胡译文 黄利银 黄子豪 江 游 蒋 雄
雷 雨 李金津 李文健 李 祥 梁 良 刘 阳
刘 英 刘 嫄 刘凡香 刘姣瑶 刘晓红 刘艳红
刘雨晴 聂如诗 彭连刚 彭圣文 彭 熙 皮 芳
秦戈亮 覃章权 王金霞 王其梁 王 琪 王 新
王新伟 文 芳 吴巧洋 谢莹苹 谢智慧 熊 纯
徐宇琛 许 燕 杨晓波 易江义 湛 阳 张冬平
张 婧 张伟华 张希跃 张艳芳 张 总
主要数据:刘艳红 彭圣文 徐宇琛 张 婧 陈 蓉 廖蓓芬
侯雪梅 黄子豪 刘雨晴 刘凡香
统 稿:刘 阳 刘艳红 刘凡香 高树平 刘姣瑶
1.学生发展
1.1 育人成效
1.1.1 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体系,学生基本素养不断提升
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德树人,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匠心铸魂,航空报国”核心价值理念和“政治合格、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技能过硬”的人才质量观,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长航·易班”平台为主体,以“文明启航”微信公众号和“长航青年”抖音号为补充,通过融合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三大主体内容,汇聚辅导员(教导员)、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四方合力,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一体两翼,三融四汇”网络思政教育新体系;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爱人敬人教育”为抓手,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两观”“三梦”“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航修梦、航空梦、中国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组织向“时代楷模”卢永根、“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等先进人物学习,特邀“大国工匠”孙红梅、“抗疫天使”梁璐、“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马军等来学院作主题报告;疫情期间,学习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发挥了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 用好抗击疫情这本思政教育活教材,将抗疫中的“人民至上”作为使命初心教育的经典案例;将抗疫中的“守望相助”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教材;将抗疫中的“爱岗敬业”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将抗疫中的“逆行出征”作为担当精神教育的生动诠释。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全方位,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基本素养不断提升。
【案例1-1】培育“三敬零无”职业素养 打造工匠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航修强军、航空报国”育人理念,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构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新创造性劳动“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吃苦耐劳、务实重行。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军事化、工匠精神培育常态化,推行思政课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聘任企业大师名师担任学业导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和“零缺陷、无差错”职业素养,多名航院学子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幕前”亮相、为空中梯队安全飞行提供“幕后”保障,一大批政治合格、诚实守信、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四有航院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2020年,学院2001届毕业生、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TE100工程师王海(见图1-1)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表彰,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图1-1 王海在实践场所
【案例1-2】 坚持立德树人 长航易班打造网络育人新高地
作为湖南省首批易班建设单位,2020年,学院秉承军队政治工作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重点围绕易班平台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疫情发生后,学院自主开发了基于易班优课的“健康日报”“战疫情”等轻应用,做好特殊时期的思政引领工作;开设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相关的课程,建立易班优课学习群,搭建交流讨论平台;开设《好书鉴赏》课程,引导青年学生“读名作,读经典”;开发“辅导员云”轻应用,促进辅导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开设《领略专业魅力,提升专业认知,做大国工匠》等课程,紧扣思政引领主题,着力打造学院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优质互联网生态圈。易班拍摄的《新生》《方向》在“中国梦 校园情”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微电影视频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易班负责人胡佳老师荣获首批湖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以易班为牵引,打造筑梦蓝天网络新平台》成功立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院荣获2020年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见图1-2),基于“易班优课”开展的“互联网+思政教学”活跃度增量排名连续11个月稳居全国第一,并荣获“易班优课2020年全国十强高校”荣誉称号(见图1-3)。
图1-2 学院荣获2020年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图1-3 学院荣获“易班优课2020年全国十强高校”
【案例1-3】 以“最美姿态”,争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2020年,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学院党委高度重视,1月26日及时召开党委会,研判疫情形式,布置相关工作,发出倡议书。在学院的号召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具有军人本色的人,父子齐上阵的通用航务1801班韩回归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然决心谱写了一场抗“疫”战场父子兵的感人故事(见图1-4);身在湖北恩施的周远扬无俱身边紧张、恐慌的氛围,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再险,我也要上”大无畏的精神主动提交了请战书,担当抗疫志愿者;湖北襄阳的机电1903班吴培豪同学成为志愿者后,主动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为小区在家隔离的居民们进行生活物资配送;湖南岳阳机器人1801班学生李俊杰(见图1-5),在防疫物质缺乏的情况下,每天从八点到下午六点一直穿着防护服背着五十多斤重的消毒装备在自己家乡的高铁站、小区、公安局、敬老院、学校等重点区域不停歇地作业;还有和爸爸、妈妈、哥哥全家总动员的空中乘务1803班李佳敏同学为代表的百余名航院学子,志愿参与村镇、社区抗疫;学生佟星池、李坤、王俊洧、李嘉阳等积极向学院捐助近8000个口罩等抗疫物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扛起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彰显了大无畏的精神与力量,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亦是新时代的“追光者”。
图1-4 韩回归同学“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请战书
图1-5 防疫一线穿着防护服进行消毒工作的李俊杰同学
1.1.2 构建“校赛、省赛、国赛”有效衔接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学生实践能力持续增强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学院建立校级技能竞赛制度,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有效衔接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为学生搭建专业技能成长与展示的平台。2020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的达83人次(见表1-1)。
表1-1 学生取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部分获奖情况(2020年)
序号 |
项目名称(全称) |
级别 |
学生名单 |
指导教师 |
1 |
2020年“无国界杯”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
国家级 |
吴灿阳、廖蕾 李蓝天、罗潇 |
何 蕾 苏雅靓 陈 卓 罗娅晴 |
|
2 |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高职组)“数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二等奖 |
国家级 |
22991801胡波 331902李谱 331902马可 |
宋福林 谌 侨 |
|
3 |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改革试点赛三等奖 |
国家级 |
441802班邹婷 |
陈玉红 |
|
4 |
2020年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省 复赛特等奖 |
省部级 |
武2802班黄信霖 |
简剑芬 |
|
5 |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湖南省选拔赛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42702陈祚 |
陈玉红 孙功苗 |
|
6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251801班翟玉斌 251801班邓一航 |
彭小平 欧阳斌 |
|
7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海21801班刘志丹 火11802班颜妙华 工24803班袁宏疆 |
汤泽军 罗德凌 |
|
8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251801班陈东 火31701班邓正威 |
朱国军 吴德清 |
|
9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331902班罗康 331801班张宏祥 331701班李帅康 |
陈恩雄 沈宇峰 |
|
10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331902班陈利敏 311802班袁佩贤 331901班张晟 |
邓中华 杨 丰 |
|
11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工34804班李富印 341701班艾康慧 |
李红章 刘金荣 |
|
12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341701班周政 341701班胡杰 |
许文斌 李红章 |
|
13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工34804班胡波 311901班胡林飞 331801班代博 |
宋福林 谌 侨 |
|
14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411701班欧阳含萱 421701班张柯 441701班刘晨思 441701班杨芳 |
陈玉红 孙功苗 |
|
15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421701班曾子露 421701班宾恒芳 421701班黄秋阳 421701班梁文华 |
陈玉红 兰 琳 |
|
16 |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省级一等奖 |
省部级 |
武21802班黄信霖 |
简剑芬 |
|
17 |
2020年湖南省信息素养大赛 一等奖 |
省部级 |
武21802班朱谢浩 |
谭 璐 徐 乐 贺迪军 |
|
18 |
2020年湖南省信息素养大赛 一等奖 |
省部级 |
空11903班王浩添 |
陈 霞 朱阳端 邓中付 |
|
19 |
2020年湖南省信息素养大赛 一等奖 |
省部级 |
空21901班陈家明 |
谢智慧 左 珊 曹志刚 |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两项抽查。学院修订了所有专业的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共32个标准和题库,其中普通专业22个,士官专业10个。因疫情原因今年未开展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以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及落实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学院已按省厅要求上传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资料,抽查结果暂未公布。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弘扬。学院通过聘请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建设名师大师工作室,选拔培育校级技能大师、校级教学名师、建设技能名师大师工作室等多种途径,形成名师大师深入教学一线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学院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为主题,组建名师大师工作室13个,大师与青年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教育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培养和造就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力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案例1-4】培育工匠精神,锻造匠心匠艺
学院坚持弘扬航修文化,传承匠人精神,坚守匠心品质。2020届毕业生艾康慧,她身上有一股“钻”劲,更有一股“韧”劲,在校期间荣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机电一体化”项目一等奖,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百名优秀大学生党员”荣誉称号,入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目前,她已被空空导弹研究院录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解放军报》对她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2020届毕业生王东,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荣获国家二等奖,后被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录用,代表公司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湖北省选拔赛获第二名,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比赛之电子技术赛项”中获优胜奖。2019届毕业生李子安,在校期间荣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毕业后进入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空军装备维修系统最年轻的选手入围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最终取得电工项目第二名,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湖北省选拔赛三等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国赛精选项目电工第一名、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电工银牌(见图1-6)。
图1-6 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李子安在颁奖现场
1.1.3 完善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学生身心素质稳步提升
学院完善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依托体育课、田径运动会、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等载体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总体良好。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动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计划、有指导的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学生以居家锻炼为主,但学院组织举办了“达人秀”和“隔空打擂”等网上视频呈现的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加强体育运动队与体育社团建设,成立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武术、散打、跆拳道、航模等10个体育协会,由专业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体育竞赛,举办校园篮球赛、足球赛及校运会等体育活动。2020年,在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单项比赛中,学院运动健儿共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学院航模代表队在湖南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暨湖南省体育模型运动竞赛中取得了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余洋同学在2020年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亚军。2020年,学校组织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体质健康监测指标进行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1.56%,及格率为92.31%,优秀率与及格率相比去年均有上升。
学生心理素质持续向好。学院设有1个省级心理健康咨询室、6个学生成长辅导室、1个虚拟现实(VR)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配备4名专职心理教师。疫情期间,依托易班平台,开发心理健康调查及应用系统,及时掌握全院学生身心状态,对需重点关注学生,心育中心与辅导员协作共同开展帮扶;开设“心理服务”“健康辅导”“战疫情”“心理树洞”等栏目,及时宣传心理援助信息和知识;建立易班优课学习群,结合抗“疫”主题,增设疫情防控心理在线辅导课程,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紧扣“聚力同心,战疫同行”主题,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呼应,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这个特殊时期。学院心育中心坚持每年一普查、辅导员每周一排查、二级学院两周一汇总上报及7个特殊时段重点排查的“1+1、2+7”心理健康监控模式。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20级3622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与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与帮扶,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健康率达99.65%。近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心理危机导致的安全事故。
【案例1-5】 抓实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抗“疫”心育持久战
自新冠疫情以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针对“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四个一”专项工作安排,组建了一支抗“疫”心理辅导团队,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即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做好预防;全面排查,主动心理疏导;开发轻应用“健康申报”小程序,全面掌握学生健康动态;组织活动,实现朋辈互助;线上教学,加强宣传引导。学院心育中心自主研发了基于“长航•易班”云平台的“战疫情”“健康日报”“问卷调查”“心理树洞”等轻应用程序,开展“云端架梁,共话成长”的关爱谈心帮扶“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同心战疫,守护健康”心理防疫知识大比拼、“网触心灵,与爱同行”身心健康大调查等线上活动。随着两会召开,还推出了基于长航易班的“我来说两会”互动话题,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学习政府报告,全面贯彻两会精神。学院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排查、尽早干预、及时疏导”的总原则,服务学生疫情后遗症的消除和疫情防控常态下积极心态的建立。
【案例1-6】 依托虚拟现实(VR)技术,提高心育工作效率
学院顺应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发展趋势,投入249万元建成省内领先的心理虚拟现实(VR)教育教学中心、VR心理辅导室。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消除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和误解,降低对咨询、辅导、测评等的阻抗,提升心理课堂教学实效。结合人工智能测评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提高师生互动反馈及时性和生动性,将互动形成性数据加以汇总分析,形成可视化、可量化的教学数据,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将生物反馈、虚拟技术应用于个体心理辅导,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精准性,为来访学生建立更加科学的心理档案;虚拟现实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其中场景、环节的生动趣味性使体验者迅速融入,大幅提高了心理活动的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效果。依托虚拟现实(VR)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VR心理辅导室,通过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心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教育水平。近三年心育教师团队荣获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奖项6项,2020年在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获一等奖。
1.1.4 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学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打好服务育人“组合拳”。学院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的基础上,强化服务育人的职能。一是每月举办“院领导倾听日”(见图1-7),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召集相关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对学院各项管理的建议,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发挥“教育阳光服务平台”作用,收集学生投诉的各类问题,将意见反馈各部门并及时整改落实;三是利用第三方评价系统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和满意度调查。通过第三方评价系统,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即时问卷,对教学情况进行“即诊即改”;教务处通过系统随机发布评价问卷,对相关教师课程教学开展“随诊随改”;教学督导室定期发布阶段性评价问卷和满意度调查,对教学质量“定诊定改”。与此同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将评教结果按4分折算计入教师年度考核总分,将满意度排名运用到各教学单位年度考核中,督促各教学单位改进教学管理,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学生的投诉率不断下降,对学校教书育人、课堂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攀升(见表1-2)。
图1-7 开展“院领导倾听日”活动现场
表1-2 学院近三年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教书育人满意度 |
97.83% |
98.37% |
99.13% |
课堂教学满意度 |
98.75% |
99.15% |
99.37% |
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 |
95.58% |
96.35% |
98.11% |
(数据来源: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2020年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辅助“第一课堂”和推进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院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拓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渠道。2019-2020学年度,学院注册的学生社团达28个,学生社团活动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拓展活动空间。线下活动主要有:“秋天的风景是用来珍藏的——‘唤醒航院的秋天’”摄影比赛、“艺术年华,风雅苑赏”为主题的社团嘉年华活动、“闲来无用、焕然一新”的闲置物品交换活动、“棋乐无穷、弈动青春”五子棋擂台赛、“我助秋风扫落叶”的卫生服务活动、“彩虹桥快乐支教”等。线上活动如“cosplay名人”、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疫情期间,学院号召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到社区报道,组织学生在家乡参加“今为抗疫小兵、明为航修栋梁”等抗疫志愿活动,并对此进行专题报道,浏览量上万次,航院学子的正义之行、担当之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复学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先后参加了“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场馆秩序维护、“和谐号”高铁志愿服务活动、特殊儿童服务活动、永济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第三社会福利院活动等。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了“青春助力、脱贫攻坚”、抗洪抢险救援小分队、建档立卡户普查工作、“电商扶贫E起行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累计参加学生7642人次。
2020年7月19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捧翼”支教队联合湖南女子学院“沐晨”支教协会,分批前往湖南湘西溜豆村小学、湖南湘乡关东村东江明德小学进行了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见图1-8)。8月8日晚上七点半,受援地为“捧翼”支教队和“沐晨”支教协会全体成员在湘西溜豆村村部举行了一场“插上翅膀,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20年湘西溜豆支教欢送晚会。湘西州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颜军就此晚会发表致辞并给予高度肯定,给为期二十一天的暑期支教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图1-8 “捧翼”支教队和“沐晨”支教协会在湘西溜豆村村部合影
【案例1-7】新时代青春吐芳华,坚守五年爱心支教之路
“捧翼”支教队是学院2015级学员黄彬、刘文通、刘航等人共同创办的公益组织,目前成员321名,下设秘书组、活动部、组织部、教研组等,主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前往偏远地区进行短期支教活动。支教队配备有专业老师进行相关指导和培训,采用“招募-选拔-培训-扶贫-反馈-表彰”的运行机制,严格挑选支教队员,并教授一些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提升扶贫支教队伍“专业化”水平。该组织先后与清华大学冷水江支教分队、湖南中医药大学杏林烛光支教队、上海海事大学羽爱童行支教队、湖南女子学院“沐晨”支教队进行过多次合作,交流支教经验。2015年-2020年,连续六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先后多次到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洪塘营瑶族乡和平小学、河南平顶山刘芳庄小学、湖南湘西溜豆村小学、湖南省绥宁县红阳春晖希望小学、湖南湘乡关东村东江明德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传授航空文化、军队文化、传统文化、健康知识、生活常识、安全知识等,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勇敢精神、勇于担当等优良品质。队员以蓬勃向上、威武有力的形象深受学生欢迎,“捧翼”支教队被中国公益网授予“百佳团队”荣誉称号,并于8月7日荣登人民日报第六版(见图1-9)。
图1-9 人民日报报道捧翼支教队连续5年支教溜豆村小学事迹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8/07/nw.D110000renmrb_20200807_3-06.htm)
1.2 就业质量
学院坚持对接行业办学、校企合作育人。目前,已与150 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成为中国航空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一直是军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输送人数最多的院校。空军航空修理企业等 30 余家军队装备企业,中国商飞、南方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公司、沈阳飞机公司、哈尔滨飞机公司、昌河飞机公司等 30 多家中航工业及中航发企业,厦门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海航集团等 30 余家民航企业,芜湖钻石飞机、山河科技等 10 余家通航企业将学院列为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培养基地。2020年,疫情大考之下,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76%,学生就业企业构成中国有企业占55%,比全国高出38.54个百分点。
聚焦发力,夯实就业基本盘。一是聚焦职业发展,提升就业能力。学院形成了“一统、三联、四驱”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首先,从办学定位、核心价值、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了“航空工匠新生代”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战略目标,并统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开展;其次,建立了培养路径、培养资源与能力指标体系达成的联动机制;第三,明确了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忠诚和职业发展四轮驱动的工作方向,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实施”结构模型图,创新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理念,实现了学生精神风貌、学业成绩、就业行为“三个转变”和就业导向理念、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就业工作赋能“四个向好发展”。二是聚焦产业升级,优化就业市场。学院确立了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目标,积极主动融入产业升级发展,拓展、优化、巩固毕业生优质就业市场。大力推进“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聚集军、政、校、企、行理事单位100余家,多形式共话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协同、基地共建、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等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参加中航发“技能人才对洽会”“贵飞工业联合体”等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活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服务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及时化解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痛点,对接企业开设“中国航发班”等校企协同合作办学班12个。一年来共走访调研、接待用人单位100余家(次)。目前稳定优质就业单位达150家,其中300人及以上规模企业占80%、国有(央企、军企)企业占60%以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吻合、毕业生就业流向与我国航空产业布局高度吻合。
破除梗阻,应对疫情稳就业。一是暖心“化危机”,稳定学生就业心理。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工作机制,重点摸排毕业生身心健康、就业状态变化以及就业意向调查,并依据监测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开展就业咨询辅导和心理疏导,克服学生就业焦虑心理。整合智慧校园资源,畅通易班、就业网站、就业云平台、微信群以及QQ等信息联系通道,主动与校企合作单位联系对接,及时推送国家、省级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库和就业帮扶登记档案,重点关注未就业人员。关注湖北籍106名毕业生,针对其中11名未就业的学生,实行一生一策,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目前已帮助8名学生成功就业。二是联手“迎大考”,推进就业逆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建立了校企信息互通机制,全面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指挥,终止、延缓1200余名毕业生下厂顶岗就业实习,无一因疫情解约事例发生,毕业生就业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为确保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要,校企积极开展春季网络招聘组织,共有26家企业向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近300个岗位需求。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76%,提交了疫情考验下靓丽的就业答卷。三是实施“云作业”,就业服务不断线。根据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学院就业战线同志开展“云作业”居家办公、网络教学及咨询辅导工作,最大限度化解疫情给工作带来的严重影响,实现就业服务不断线。
提升效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就业教育与成才教育融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精力涣散、就业意识淡薄、不就业慢就业等不良就业行为,以“航空报国”课程思政、航空特色课程模块设计为抓手,大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通过“校园企业文化长廊”建设、“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等工作举措,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理想信念,树立强烈的就业意识,促进早认知、早树立、早行动“三早”良好就业行为养成,推进生涯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统一。二是巩固校园招聘成果。加大校园招聘力度,严格执行校园招聘组织审批流程,规范校园招聘行为,巩固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果,共举办专场、主题招聘会100余场次,进校岗位数量近10000个,80%以上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建“四三三”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教学、实践“四大体系”,推进专创融合、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三大融合”,搭建省级众创空间、专业群创新创业工作站、创新创业竞赛“三大平台”,形成教学做合一、教赛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人数显著增加,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1.2.1 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高位
学院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抓改革、强内涵,将就业工作融入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等,聚集就业全要素,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到位,开创了就业工作新局面,打造了高质量就业品牌。学院就业工作继续保持“出口畅”的良好局面。近三年,就业率均高于湖南省高职和全国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平均水平。2020年,学生就业率95.76%,高于湖南省高职平均就业率 17.7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高职院校9.76个百分点(见图1-10)。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较好,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质量逐步提高”的工作目标。
图1-10 毕业生就业率与湖南高职院校和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对比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案例1-8】 战疫情稳就业,迎大考交亮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沙航院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周密部署,畅通梗阻,精准施策,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76%,继续领跑全省高校。一是扩大企业“朋友圈”,积累优质就业资源;二是错峰“就业季”,实现早一步就业;三是校企联手“迎大考”,就业、复产双促进;四是暖心帮扶“化危机”,学生就业有信心。工作经验入选湖南省全力打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专辑,通过湖南教育快讯向全省推广(见图1-11)。
图1-11 湖南教育快讯向全省推广学院高质量就业经验
【案例1-9】 创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以人才质量斩获优质就业市场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一统、三联、四驱”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首先,学院从办学定位、核心价值、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了“航空工匠新生代”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战略目标,并统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开展;其次,建立了培养路径、培养资源与能力指标体系达成的联动机制;第三,明确了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忠诚和职业发展四轮驱动的工作方向。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实施”结构模型图,创新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理念,实现了学生精神风貌、学业成绩、就业行为“三个转变”和就业导向理念、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就业工作赋能“四个向好发展”。通过3年的研究探索和5年的实践检验,毕业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获得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20余家“规模以上”优质企业青睐。截至2020年12月底,2021届毕业生落实就业人数已超过2700人,就业比例达到87%,较以往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1.2.2 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持续增长
2020年,学生对口就业率84.49%,高于湖南省高职平均对口就业率 9.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高职院校18.42个百分点(见图1-12)。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导弹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对口就业率高达100%(见表1-3)。
图1-12 学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与其他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对口就业率对比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表1-3 学院对口就业率100%的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名称 |
对口就业率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机电一体化技术(火箭军) |
100% |
飞行器维修技术 |
飞行器维修技术(空军) |
100% |
飞行器维修技术 |
飞行器维修技术(陆军) |
100% |
通用航空器维修 |
通用航空器维修(陆军) |
100%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火箭军) |
100% |
导弹维修 |
导弹维修(火箭军) |
100% |
导弹维修 |
导弹维修(空军) |
100%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海军) |
100%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陆军) |
100%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1.2.3 毕业生就业起薪点连年攀升
随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士官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四届毕业生就业起薪点持续增长,2020届毕业生就业起薪点为5196元/月,比上届高出461元/月,增幅为8.87%;比2017届高1793元/月,增幅为34.50%,均高于湖南省同类高职院校平均就业起薪点(见图1-13),其中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火箭军)及导弹维修专业(火箭军)就业起薪点高达6870元/月和6849元/月。
图1-13 2017-2020届毕业生起薪点与湖南同类高职院校比较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1.2.4 就业满意度高位稳定
学院2017-2020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母校满意度均保持高位稳定(见图1-14),反映了学院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普遍认可。据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道德观、价值观与行为礼仪等基本素养”“人生态度、身体素质”“诚实、敬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水平”“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项目策划、组织、主持与执行能力”的满意度较高,均为100.00%(见图1-15)。
图1-14 学院2017-2020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1-1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评价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 成长成才
1.3.1 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翻番
学院2015-2017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均有显著增长,2017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6381元,与毕业当年相比增加3120元,翻了一番(见图1-16)。
图1-16 学院2015-2017届毕业生毕业当年月收入与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数据)
1.3.2 毕业生三年内职位晋升率100%
学院2017届2983名毕业生中入伍学生达439人,入伍一年后100%的毕业生由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2378名就业的毕业生,工作三年后,都能独挡一面或成为所在企业技术骨干,100%的毕业生已由最初的学徒工(员级)晋升为初级工,其中工作职责增大的占75%,管理权限扩大的占11%。
1.3.3 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趋好
2014-2017届毕业生三年内平均雇主数分别为1.15个、1.12个、1.09个、1.07个(见图1-17),低于湖南同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雇主数,工作岗位保持持续稳定。
图1-17 学院2014-2017届毕业生三年内平均雇主数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数据)
1.4 创新创业
学院通过三年时间搭框架、建体系、夯基础,形成了符合高职特征、航院特色的“四三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1.4.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为更好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将创新创业学院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合署办公调整为与教务处合署办公,下设创新创业就业课教研室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军队科研攻关项目、省级众创空间、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创基地等,建立国家(军队)—省级—校级于一体的双创实践实训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金点子创意大赛”两个基础传统赛项;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遴选出一批基于专业特色、体现科技创新、可转化可落地项目,针对“互联网+”、中华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要求和特征进行针对性培育和孵化。通过几年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42项(见表1-4)。
表1-4 2020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比赛项目 |
项目名称 |
获得奖项 |
举办单位 |
2020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微力把脉者——高精度微推力微冲量光电测量平台 |
一等奖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难拆卸螺钉问题解决专家 |
一等奖 |
去杂取精 为干避湿—适宜南方丘陵地区的小型清选烘干机 |
一等奖 |
“向阳而升”——实用型太阳能无人机系统开拓者 |
一等奖 |
战体能——士官生军事体能训练智能管理平台 |
二等奖 |
阳光智能科技——未来安防开拓者 |
二等奖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专家 |
二等奖 |
“硒品”助农 |
二等奖 |
“端+云”风电机组螺栓智能检测系统 |
二等奖 |
无人机电机取卡钳 |
二等奖 |
复合材料专用连接装置 |
二等奖 |
一种新型航空安保防暴抓捕器的研制及应用推广 |
二等奖 |
凌空无人机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全自动超声切削装置 |
三等奖 |
湖南省航空馆文创产品营销 |
三等奖 |
景新老年大学 |
三等奖 |
一种太阳能板自动调节装置 |
三等奖 |
智能全自动盆栽养护装置 |
三等奖 |
智能行李箱 |
三等奖 |
民航服务人员职业形象设计抖音教程 |
三等奖 |
灰尘感应窗户 |
三等奖 |
放青松解压馆 |
三等奖 |
家居卫士—实用新型环境检测仪 |
三等奖 |
瞳亮视力保健中心 |
三等奖 |
便携式手语翻译机 |
三等奖 |
云上快乐书吧 |
三等奖 |
黄炎培专项赛(必赢队) |
一等奖 |
黄炎培专项赛(长航队) |
二等奖 |
黄炎培专项赛(豆豆队) |
三等奖 |
长沙市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
微力把脉——高精度微力检测专家 |
专科生组一等奖 |
长沙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 |
助农巧手——农业物料清选烘干专家 |
专科生组一等奖 |
战体能——士官生军事体能训练智能管理平台 |
专科生组优胜奖 |
“建行杯”第六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 |
微力把脉者——高精度微推力微冲量光电测量平台 |
职教赛道创意组 一等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去杂取精 为干避湿—适宜南方丘陵地区的小型清选烘干机 |
职教赛道创意组 二等奖 |
战体能——士官生军事体能训练智能管理平台 |
职教赛道创意组 三等奖 |
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微力把脉者——高精度微推力微冲量光电测量平台 |
职教赛道铜奖 |
教育部会同13个部委 |
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
航空装备维修螺钉无冲击拆卸利器 |
主体赛 二等奖 |
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 |
识微知著——航空发动机微振动 |
主体赛 三等奖 |
空防电子管家——航修工具追踪安防系统 |
主体赛 优胜奖 |
助农巧手——农业物料清选烘干专家 |
主体赛 优胜奖 |
士官生军事体能训练专家 |
主体赛 优胜奖 |
必赢团队 |
专项赛 三等奖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1.4.2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双创素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教育公共必修课,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并纳入课程标准;三是加强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将双创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四是课程教学内容精准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范。
打造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专业人员,以及校内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共同组建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先后聘请专家到校内开展师资培训4次、共160人次参加。目前,学院有14名教师取得创新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推进“蓝鹰众创”省级空间建设。依托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省级飞机维修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专业二级学院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导师走访辅导企业服务21次,引入中介机构1个。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复评(见图1-18)。
图1-18 第一轮入选示范基地复评合格名单
1.4.3 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0.72%
航空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筛选,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场地、水电、中央空调、办公设施等免费服务,创新创业学院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及资金扶持,最终有20个学生自主创业,创业行业主要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见表1-5)。
表1-5 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序号 |
行业 |
人数 |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 |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 |
3 |
批发和零售业 |
3 |
4 |
住宿和餐饮业 |
2 |
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 |
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 |
7 |
教育 |
1 |
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 |
9 |
创业小计 |
20 |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5 学生发展表
2020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共计9775人,其中毕业生人数2901人,截止8月31日初次就业人数2778 人。从毕业生去向来看,1508人留在湖南就业,占比54.28%;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496人,占比17.85%;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395人,占比14.22%;就职 500 强企业人数1270人,占比45.72%;同时,学院毕业生当年月收入比2019年有显著提升,说明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学院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母校满意度也高于2019年相关值,详见学生发展表(见表1-6)。
表1-6 学生发展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1 |
毕业生人数 |
人 |
2872 |
2901 |
其中:就业人数 |
人 |
2783 |
2778 |
2 |
毕业生就业去向: |
— |
— |
— |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
人 |
1419 |
1508 |
B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
人 |
495 |
496 |
C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
人 |
594 |
395 |
D类: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
人 |
1387 |
1270 |
3 |
就业率 |
% |
96.90 |
95.76 |
4 |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 |
91.21 |
93.21 |
5 |
月收入 |
元 |
4735.61 |
5196.18 |
6 |
自主创业比例 |
% |
1.46 |
0.72 |
7 |
雇主满意度 |
% |
100 |
100 |
8 |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 |
100 |
100 |
9 |
母校满意度 |
% |
96.09 |
96.7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2.教学改革
2.1 立德树人
2.1.1 全面深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学院实际,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设计,以推进“思政质量年”为主题,全面深化思政课堂与实践教学改革。
使好“稳劲”,钉正思政教育的“钉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围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探索育人新模式。使好“韧劲”,钉实思政教育的“钉子”。学院持之以恒抓好教师这一“营养师”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督导教师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给学生传递思政工作正能量的“营养剂”。使好“拼劲”,钉深思政教育的“钉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院注重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明确、政治能力突出的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真正使高校思政工作从活起来、实起来到强起来,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为“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入脑到入心”上。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满意度。学院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继续推进和深化《思修》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概论》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长航·易班”发展中心合作,利用“易班”新媒体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并建设概论课课程资源。2020年,完成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6个专题建设任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评选,获一等奖6个,三等奖1个。11月份,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大中小学思政政治理论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试点校。
【案例2-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学院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多年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的磨砺,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有效的备赛机制,比赛成绩稳步提升,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一是以赛促教,提升教师团队的育人水平。全体思政教师结合备赛作品的培育、打磨并适时反思,真正落实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备赛,切实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二是以赛促学,增强航院学子的研习兴趣。学院成立了“研习社”,思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夯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真正做到了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密切结合,常规研习与备赛训练相互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增强。三是以赛促改,推动思政课的全面提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获奖是学院推进“三教”改革,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今年,学院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课程改革、学生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学生荣获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一等奖(见图2-1),思政教师团队也成功立项省级思政教学团队。
图2-1 学生荣获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一等奖
【案例2-2】把准学生“思想脉搏”,让思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进步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承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学院思政课部将课程教学与专业相衔接,将航空文化、军队文化等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教学研究,以“真”促进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以“活”增强教育互动性;充实教学环节,以“实”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改革考试方法,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投入,以“深”促使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用广博的学识、有趣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为学生成长指引道路,让课堂充满了魅力,把课堂打造成讲政治、有情怀、重创新的学习乐园,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让思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进步的“催化剂”、素养提升的“固化器”。
2.1.2 学院立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军队优良传统,发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有机统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实施课程思政,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引领课程育人,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通识课为骨干、专业课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全课程育人。润物无声,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合湖湘文化、军队文化,打造军队航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同频共振,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持续推进“梦之蓝”校园公众号、“文明启航”校园公众号、“筑梦蓝天”网络育人新平台等3个省级高校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以校园网、官方微信、校园广播台、QQ智慧校园公众号、长航·易班、就业云平台等媒体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强化网络育人。五位一体,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抓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保底线、重关怀、正能量、优化“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月、1010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月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实施心理育人。通过多渠道、多举措,有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学院入围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1.3 持续打造“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27年劳动教育“入课”提升育人实效。27年来,学院把劳动教育课作为微观层面落实“三全育人”的一种探索,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效果的一种尝试,形成了规范的制度和具体可操作的模式。1994年,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院开设劳育课,下发《关于开设劳动教育课的决定》,将劳育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成立劳育课教研室,完善劳育课管理制度,规范劳育课过程管理。2012年,全面推行基于6S管理的实践教学星级评价建设,强化专业教学全过程的劳动教育。2016年,启动“劳动教育提质建设工程”,打造“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协同劳动育人格局。积极推进《劳育课》提质工程,组织团队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教材编写及资源建设,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周以上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务实重行”的价值观。
【案例2-3】 27年实践经验,打造“四位一体”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大劳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开设劳育课,规范课程形态劳动教育;二是实施“课程劳育”,强化融入形态劳动教育;三是统筹第二课堂,推进拓展形态劳动教育;四是开展分类考核,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与激励等四条途径创新实践,构建了包括劳育课、“课程劳育”、第二课堂、考核评价等在内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27年如一日加强劳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劳动氛围,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见图2-2),牢固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提升了劳动素养;实现了全员参与、协同育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得到了切实发挥,提高了育人实效。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其中在国企和军队就业的毕业生超过50%。学院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熟做法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鉴范式,形成特色经验,增强了辐射影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浙江交通职业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岳阳职院等50多家单位来校交流学习,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重点报道和推介。
图2-2 劳动周的学生正在清理校园各个角落的“牛皮癣”
2.1.4 以“工匠班”为抓手,培育与传承工匠精神
多举措培育工匠精神。学院探索技能培养新模式,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学院分别组建机电工匠实验班、电子工匠实验班、机制工匠实验班。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培养模式,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上课方式,打牢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水平,开设有关工匠精神和传承的课程46门。
2.2 专业群建设
2.2.1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优化。从2012年开始,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到2018年专业调整完毕,先后撤销与航空产业关联度不紧的专业23个,新增航空类专业13个,专业结构由原来工、文、经、管等8大类33个调整为4大类22个。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等4大专业群,形成了22个覆盖航空全产业链、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见图2-3)。
图2-3 航空特色专业群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构建“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生代航空大国工匠》的办学经验成功入选教育部案例集;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学院飞行器维修技术等3个专业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飞行器制造等4个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等3个专业群成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
2.2.2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作用,通过引企驻校、送教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联合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在校学生教育教学与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共享共用。由国家发改委投资500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4800万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将面向航空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引企入校方式,实施校企共建,实行校企双主导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与员工同体、教学与生产共存、人才培养与生产活动并进、学校教育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互融。2020年,学院与顺丰航空有限公司、广州航新电子有限公司、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4个;与湖南空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航空工业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个;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4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8工厂等企业共建企业大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个;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共建航空发动机产业学院,与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无人机产业学院。截止目前,累计校企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3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3个,企业向学院捐赠1000余套价值近3亿元的工装设备。
2.2.3 校企共建的28门课程被认定省级精品课程
根据“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贯彻“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理念,先后立项建设特色课程120门。根据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改革;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开发课程资源和变革教学组织方式,实施“翻转课堂”改革;建设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实践“MOOC”“虚拟仿真”改革;改革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实践“闯关课程”改革。目前,120门课程分别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全部在微知库上线。其中,22门课程还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2020年《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等16门课程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动控制技术》等4门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学院共有28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2.4 持续推进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专业建设
根据2017年与麦可思公司签订的协议,学院确定飞行器维修专业以《悉尼协议》为范式,开展专业建设试点。该专业按照《悉尼协议》的规范要求进行建设,今年完成了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确定;厘清了该专业的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完成了课程地图与各课程标准的制定。重新制定了以《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体系;完成了毕业3年内学生的岗位发展追踪,毕业五年学生岗位发展调研以及企业满意度调查,撰写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行器维修专业的专业建设跟踪评价报告》《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促进专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6月,麦可思研究院分别在“MyCOS”“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和“麦可思研究”搜狐号的《“育”见双高》专栏中推出了《高水平专业群如何打造?这所入选“双高计划”的学校有何经验》一文,专题报道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做法。
2.3 校企双元育人
2.3.1 积极推广“3482”现代学徒制
学院自2015年立项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来,与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教育培训中心和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空军5702、5720工厂合作育人,构建了“三方+四证+八段+双导师”的“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总结国家试点经验基础上,依托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大力推广“3482”现代学徒制,探索现代学徒制新途径与新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从飞行器维修技术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技术两个试点专业拓展到复合材料工程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等10个专业,合作对象从军队修理工厂拓展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航通航企业,培养对象从应届生拓展到在校生。学院“3482”现代学徒制模式得到教育部充分认可并收入典型案例集,中国职教学会公众号“职教之音”专门推介(见图2-4)。2020年12月,学院“3482”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获第二届航空工业行指委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图2-4学院“3482”现代学徒制模式得到教育部充分认可并收入典型案例集
【案例2-4】 行校企协同推行“3482”现代学徒制,共育航空工匠新生代
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探索构建了面向军队修理工厂的“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院+企业+行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职业资格证+准入资格证+岗位资格证+毕业证=从业资格证”的“四证合一”课程体系,推行“八期分段”工学交替培养,实施“企业师傅+学校双师”的双导师制。“3482”现代学徒制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在校内10个专业实施推广,18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育人不紧密、教学标准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教学实施工学结合难、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不紧等人才培养现实问题,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专业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生职业资格证、准入资格证、岗位资格证、从业资格证和毕业证“五证”获取率、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与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100%。现代学徒制学员罗凯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见图2-5)。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学员:培养周期短、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
图2-5 现代学徒制学员罗凯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3.2 以定向培养士官为主体,开展多样化订单培养
打造定向培养士官品牌。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军队、面向地方、军民融合”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湖南省军区动员局特向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等五所定向士官培养院校发出倡议成立湖南定向士官培养院校联盟。2020年11月13日-14日,湖南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学院举行。会上,联盟成员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纷纷表示遵守联盟章程,在自愿加入、平等参与,创新发展、协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坚持以“创新、融合、协作、共赢”为宗旨,围绕科研学术、管理教育、军事训练等建立机制,提升全省定向培养士官质量和水平。此联盟旨在通过集中智慧、统筹资源、汇聚力量,搭建沟通协作、互助共赢平台,推动院校深度合作,不断实践探索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新方法、新路子,开创湖南省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新局面,打造定向士官培养“湘军”品牌,为军委机关和教育部提供决策参考。
12月8日上午,武警湖南省总队派出由人力资源、训练部门组成的联合考核组来学院,对即将入伍的2018级武警定向培养士官进行五项体能考核。此次参与考核的148名武警士官生个个精神抖擞,顽强拼搏,以坚强的毅力完成考核科目,考出了应有的水平。
【案例2-5】 坚持“三为”育人理念,多举措加强士官人才培养
2003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直招士官试点单位,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17年来,学院紧扣定向士官人才培养规律,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为先、专业技能锤炼为重、军事素质培养为要”的特色培养之路。坚持铸魂育人,夯实思想政治根基。扎实开展“军魂塑骨、军史塑心、军事塑形”主题教育,开展“三爱”“九观”教育,引导士官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学百名英模人物、唱百首红色歌曲、看百部红色影片、记百条理论观点“四个一百”党史军史教育。坚持为战育人,锤炼过硬打赢本领。邀请部队专家、技术能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修订,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实战需求“零距离”对接。创新军地协同机制,与部队训练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商人才培养需求、共修人才培养方案、共研教学课程标准,共编军政训练教材,提升教学训练岗位针对性。坚持管理育人,培养优良战斗作风。编印《士官生手册》,实施军事化管理,严格一日生活制度,从纠“三手”、正“三相”、练“三声”入手,一举一动练作风;按“棱角分明、干净简洁、整齐划一”规范内务,一点一滴促养成。目前,学院是在校士官生规模全国最大、为部队输送人才最多的高校,培养的定向士官已进入陆、海、空、火箭军和武警部队五大军种。近年来,士官学员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国家、军队级大奖十余项。
订单培养灵活多样。学院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积极探索实施“校企共育”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与5个兵种部队、中航发南方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空军5718工厂、湖南机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2020年,学院订单定向培养学生达5572名,占在校生的57%;应届毕业生订单培养人数达2234人,占毕业生人数的77.01%,实现了学生“刚入校门,即被订单;未出校门,即被预定”的就业效果。
2.3.3 集团化办学魅力四射
学院牵头成立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11月正式更名为“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12月底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并以湖南省排名第一推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会上,新增理事单位7家,理事单位发展为108家;举行了湖南省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联盟启动仪式;9家理事单位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11份。2020年,制定了《协同创新中心会议制度》《理事成员管理办法》《工作委员会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升级改版了网站,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全年校企之间互访23次。校企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共建、员工培训、产学研基地共建、科技开发与服务、产教联合精准扶贫、服务“一带一路”等8大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11月23日,精准扶贫的贵州石阡、普定、紫云、关岭、镇宁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了航院力量。
2.4 “1+X”证书制度试点
2.4.1 “1+X”证书制度试点落地落实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建设要求,加快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2019年,学院入选关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入围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入围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达3个,“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数为472人。
2020年12月14日,学院2018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30名同学报名参加本次初级多旋翼考核,其中一人缓考,26人取得合格证,其中理论通过率为89.66%,实践通过率为100%。作为全国“1+X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学院圆满完成湖南首场“1+X”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推进了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2.4.2 专业探索有新突破
学院自2017年12月开始,一直以《悉尼协议》国际范式专业建设为抓手,以飞行器维修专业为试点,深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结合中国特色并抓住百万扩招后的机遇,深化相关职业教育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衔接,将考证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航空机电备维修学院牵头制订的《百万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飞行器维修技术》入选职成司扩招“人才培养方案”典型案例。学院对扩招学生实行“三分三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12月29日,《中国教育报》以《“三分三合”:高职扩招百万高质量培养之策》为题报道了学院扩招培养做法。
2.5 院校治理
2.5.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学院按照军队要求实施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主官分工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战育人根本要求。修订完善《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等重要制度,明晰“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和决策程序,建立决议事项落实清单,完善决策实施闭环机制。主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自主学、系统学、跟进学,增强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分类分级开展经常性理论学习,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思政育人功能,开展好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纪律作风、法治文明等经常性学习教育,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对标争先”建设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计划,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性党建阵地建设、“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充分挖掘树立各(总)支部党建工作特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项目驱动和资源整合,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育人体系,形成外部“军政行企校”大思政平台和内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质量。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修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制定《深入贯彻落实<军队行业部门廉政主管责任规定>有关措施》,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纪律监督,开展系列专项清理整治,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工作。
2.5.2 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
学院进一步修订并下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晰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下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试行)》,对制度文件的制定、审核与清理做了进一步规范,建立起重要制度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制定下发《合同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印章管理。全面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废止制度64个;继承制度102个,先后修订制度17个,并对校内制度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编印成册,共汇编收录各类规章制度200项,形成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
加强两级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的建设,指导促进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实行民主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积极性,组织召开四届五次教代会,落实四届四次教代会各类提案。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落实二级学院自主权,构建二级学院目标考评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激发二级学院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业务流程,重点加强了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
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家长开放日、院领导倾听日、师生交流会等制度,多途径、多渠道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及时通报学院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充分维护和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注重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的反馈和应用。完善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部门及个人考核激励制度,提升质量自主意识,形成常态化的质量自主保证与改进机制。
一年来,学院以《章程》为统领,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建设。结合《关于组织2020年度高校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学院由院长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就章程督导工作背景和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任务分解,制订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迎接全省高校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方案》。同年7月,国家督学、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刘湘溶任组长的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组来院对学院章程实施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按照分类督导评审的原则,经专家分项评分和集体评议、厅长办公会研究,并报省政府领导审定,学院被评为优秀等次,成为了接受督查的56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11所优秀院校之一,并授予“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牌匾。
2.5.3 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修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案(修订)》,建构二级学院目标考评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激发二级学院发展活力。
下发《“双高”建设项目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强对双高项目建设任务的过程管理,开展对各“双高”建设项目组的月度督办、中期检查、年度总结汇报等工作,提高建设效益。
下发《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能力,积极探索资源库与现代通信工具相结合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下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推进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凝练创新方向,明确优势和重点研究领域,培养科研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协同创新科研体系。
2.6 教师队伍
2.6.1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内培外引,进一步充足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目前,学院教师总量达735人,其中专任教师420人,占比57.1%;企业兼职教师175人,占比23.8%。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271人,占比64.5%(见图2-6);高级职称183人,占比43.6%(见图2-7);硕士以上学位310人,占比73.8%(见图2-8)。
图2-6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图2-7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图2-8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2.6.2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1.19%
“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创新“双师”教师培养模式与机制,以“双师素质”分级培养与“双师资格”分级认定为抓手,依托行业企业,锻造了一支“上讲台能讲一堂好课,下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2020年,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为383人,占比91.19%,较2019年提升0.7%(见图2-9)。4月29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中显示,学院提交的两个案例双双入选,“实施双师分级认定,打造‘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案例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高职院校‘土生土长’的优秀双师型教师成长之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宋福林”案例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
图2-9 近三年“双师型”教师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多举措抓实“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制定了双师分级认定、考核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了初、中、高三级双师晋升成长通道;搭建了“军、政、行、企、校”五方协同培养平台,构建了“五位一体、五培合一”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坚持企业顶岗轮训制度,把企业作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主阵地,扎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开发了双师技能考核标准与测评题库,对中高级双师教师实施聘期考核。积极参与国家和湖南省师资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培训。2020年,选派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29人;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58人;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省级青年骨干教师项目7人;16人参加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168人参加各类网络培训;85人参加学院举办的其他专项培训(思政教师培训、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学工线教师能力培训等);培养“1+X”证书试点培训师5人。
【案例2-6】 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高质量“双师型”队伍建设之路
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改进-再探索,打造了一支“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在教育部“双师型”教师界定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企业经历三个要素,制定出初、中、高三级层层递进的双师资格标准,为专业教师成长创建新的晋升通道;二是运用协同理论,搭建了以军队航修企业为核心的“军、政、行、企、校”五方协同培养平台,形成了“五位一体、五培合一”联合培养机制;三是制定了《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专业教师企业顶岗五年一轮回的制度,并依托五方协同培养平台真刀实枪的开展企业练兵,将教师企业顶岗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先后聘请11名专兼职技能大师组建大师工作室,聘请214名企业技术专家、技术技能骨干来院任教充实骨干教师队伍,带培团队,传承技能;五是制订实施“双师”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专业技能考核与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每月发放100-1200不等的双师津贴,激励教师在双师分级认定这一新的晋升通道中脱颖而出。
经过六年努力探索与实践,学院现有“双师型”教师383人,其中初级双师211人,中级双师78人,高级双师16人。入选国家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2个,7人荣获国家技术能手称号、14人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学院首席技能大师孙红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6.3 名师大师队伍进一步壮大
为规范大师工作室管理,进一步明确大师工作室组建、工作职责、管理与考核等内容,充分发挥大师示范引领作用,学院重新修订了《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2020年,学院引进了技术技能大师2人,分别为“大国工匠”孙红梅大师和“兵王”魏印红大师,其中孙红梅大师被聘为学院首席技术技能大师,并以两位大师领衔组建了孙红梅首席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魏印红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学院共组建大师工作室11个,名师工作室2个,11月24日学院首席技能大师孙红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6.4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以建设一支高质量专业学术梯队为重点任务,以培育一批高素质高职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学院紧抓机遇,瞄准“四定”举措,深化“三教”改革。对接产业发展,依据“示范先行,逐步推广”原则,逐步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合作紧密、水平拔尖的教学团队。目前,学院分批组建成学院教学创新团队1个、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4个、专业教学创新团队9个、课程教学创新团队120个、大师名师创新团队13个。其中,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于2019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行电子设备维修技术等4个专业于2020年立项为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创新团队;黄登红大师“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载体和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曾全胜教授主持的《校企协同视域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课题成功立项为教育部教师司《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之一。
2019年下发的《2019-2022年科研成果培育计划》文件确定了24个教学、教育科学成果培育团队和7个科技成果培育团队,有22个团队申报“第二届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
【案例2-7】 打造“校-省-国”梯队式教学团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党委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大机遇,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和航空产业发展,精准定位,科学布局。按照“院-专业群-专业-课程”四级布局,科学制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各级团队建设数量、目标及任务,确定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整合优质资源,对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培育对象重点打造,构建了“校-省-国”梯队式教学团队模式。
目前,学院分批组建成学院教学创新团队1个、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4个、专业教学创新团队9个、课程教学创新团队120个。其中,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于2019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行电子设备维修技术等4个专业于2020年11月成功申报为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创新。学院文韬团队、田娟团队的作品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教学团队的建设,有效推进了“三教”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助推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师、名师等团队负责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能及科学研究能力。
2.7 教材教法改革
2.7.1 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学院按照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毕业设计标准、毕业实习标准、学生毕业标准、双师考核标准等各类标准,累计达755个。全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0个,累计开发校级专业教学标准41个,其中飞行器维修技术、导弹维修2个专业教学标准认定为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累计制定学校专业技能考核标准41个、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标准22个 。
2.7.2 模块化教学课程达188门
根据专业群平台“共建”“共享”的原则,制定模块化平台课程标准、课程抽考题库。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模块化教学课程较2019年增加37门,达188门。
【案例2-8】 线上混合式教学实现1+1>2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的特殊性,学院积极探索资源库与现代社交软件相结合的“线上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混合式教学全要素质量,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擦亮线上教学“成色”。从2月17日起,全院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263门,占全部理论课程比例的84.5%,涉及488个教学班,覆盖大一、大二年级155个行政班级。据线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资源的满意率达89.45%,对线上课程整体质量满意率达86.13%。整合教学资源,确保课程“有料”。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保障在线教学,提供校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4个和公共课教学资源库1个、数字化工卡600余个、中国大学MOOC上线校本课程29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和在建拟申报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提升教师能力,确保教学“有质”。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培训,2月7日至15日期间,连续举办关于线上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的配套使用、教学资源调用、师生互动交流等线上专题培训4场,组织教学平台与资源、师生互动交流主题研讨会2场,组织示范课堂3例,提供各平台组织的观摩课9次。重构考核评价,确保教学“有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切入,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结构。教学结果看教师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成果看职业能力的提升。按每日、每周、每月节点统计线上教学数据,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学习行为路径。学院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会议系统”优势,将线上课堂各要素有机结合,达到了“部分相加大于总体”即1+1>2的效果。《提质混合式教学全要素 擦亮线上教学“成色”》在线教学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优秀“网上金课”案例。
2.7.3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丰硕
学院按照“六类五库”三级资源库的建设思路,建成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空中乘务、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长沙航院院级资源库共5个教学资源库。其中,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空中乘务三个资源库已经成功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资源库立项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5个资源库已上线课程294门,上传素材资源65367个,习题47408道;共有用户95019人,其中活跃用户54058人,课程资源浏览总量540万人次;建成数字化工卡实训室87个(见图2-10),承载422个实训项目,发布工卡257个,配套资源3000余个,完成近130个班级7000余名学生的实训教学及管理。目前数字化工卡实训平台软件完成2.0版的升级优化工作,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并通过验收。启动了新一轮数字化工卡实训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拟新增20门数字化工卡实训课程。按照学院“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部署,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据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统一规划与部署,各部门共同参与系统建设,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统一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初步建立学院数据标准,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的数据产生、数据流转及数据共享;数据驱动,科学决策,建成数据治理与交换平台,完成教务、OA、资产、图书等核心业务系统接入,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即时采集和实时开放共享,建成大数据分析与决策预警系统及大数据诊改平台。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多视角、多维度展现数据,改变管理思路,变化决策方式,促进治理智慧化转型。建立健全大数据建设工作机制,出台《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方案》《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保障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学院编写的案例《“快乐学习、智慧教育—基于资源库+智慧教室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入编“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案例集”。学院主持的《5G网络环境下虚拟仿真实训实习场景应用》立项为2020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364个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验收项目中36个优秀项目之一。
图2-10 学院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工卡实训平台
2.7.4 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本
学院依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018-2020)》建设任务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推动教学形态转变。为抓好教材建设,学院召开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明确了教材选题,制订了“十三五”期间48本规划教材编辑出版计划。目前,已出版18本,完稿校对12本,在编18本。教材出版计划中,校企双元合作12本,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8本。2020年,于明清老师主编的《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何蕾老师主编的《民航国内客票销售》、赵迎春老师主编的《飞机维修专业英语——飞机系统》3本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见图2-11)。
图2-11 三本“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案例2-9】 抓实“三教”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推进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课程模块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构建初、中、高三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考核体系。5年来,共选派专任教师到航空企业顶岗培训400余人次,选派教师赴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修培训200余人次。推行“1课3师”“3师1课”制度,立项建设120个结构化课程教学团队。2019年,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以“六类五库”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推进建设“六类五库”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工卡及其资源应用系统。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构建了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一是建好校、省、国家三级资源库。系统设计和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在校本平台建成了集行业企业、专业、课程、实训、培训以及素材等“六类”资源于一体的“4个专业群+1个公共课程”资源库(见图2-12)。二是研制数字化实训工卡。把航空企业维修工卡引入实训教学;三是开发新形态教材,建立“立体教材+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学资源库”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教学模式变革。一是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根据“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贯彻“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理念,先后立项建设特色课程120门。二是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变革。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与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训练技术技能,提高学习兴趣。三是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均达99.5%以上。
图2-12 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界面
2.8 教育教学表
近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生师比等指标维持稳定,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指标保持上升态势(见表2-1)。
表2-1 教育教学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1 |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
人 |
870 |
870 |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
人 |
747 |
744 |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
人 |
410 |
420 |
2 |
生师比 |
— |
14.45 |
14.21 |
3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 |
90.49 |
91.19 |
4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 |
43.17 |
43.57 |
5 |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
课时 |
22319 |
25181 |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
元 |
2550000 |
3302300 |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
元 |
- |
- |
6 |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
门 |
659 |
619 |
其中:线上开设课程数 |
门 |
632 |
601 |
线上课程课均学生数 |
人 |
119 |
130 |
7 |
教学满意度 |
(1)思想政治课 |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调研课次 |
课次 |
80 |
81 |
满意度 |
% |
97.21 |
99.42 |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
调研课次 |
课次 |
693 |
277 |
满意度 |
% |
97.41 |
99.31 |
(3)专业课教学 |
调研课次 |
课次 |
200 |
516 |
满意度 |
% |
97.44 |
99.38 |
|
|
|
|
|
|
|
|
|
(数据来源:第1-6项来源于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第7项来源于麦可思公司在校生调研数据)
3.政策保障
3.1 政策创新
3.1.1 政策落实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方案》就如何开展“双高”建设计划、“三教改革”、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等领域的改革做了系统部署,这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技术路线图。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系列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发展遵循和政策依据。
学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空装机关全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取得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标志性成果。学院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对专任教师进行“三教改革”培训,以双师教师培养为抓手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和“六类五库”的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改革;通过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重构学习生态,取得立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入选3本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建成8门精品课程等成绩。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期间,学院变革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实施“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了“在线开放式理论课程教学”和“在线探究式教学”等线上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3.1.2 改革举措
学院积极应对国家和湖南省高职扩招计划,与2019年相比,招生人数保持平稳;新增实训室4个,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院主动作为。稳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开展学生考证工作。现代学徒制广泛推广,定向订单规模不断扩大,占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重构教师、教学资源、课堂策略、考核评价和管理监控,将线上课堂各要素有机结合,达到“部分相加大于总体”即1+1>2的效果;充分整合在线资源,利用中国大学MOOC的29门校本课程、学院4个专业群资源库和1个公共课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20门校本在线课程和600多个实训工卡配套资源,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班建课提供强有力支撑;不断探索实践“三教改革”,开展校、院、室三级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职教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引进《悉尼协议》专业建设方式,邀请麦可思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学院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和就业质量评价。
3.1.3 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新发展格局,建设世界一流空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湖南本土航空等给学院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外省航空类院校相继设立等给学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对学院士官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劲的需求,部队需要一大批航空机务类本科士官人才;二是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延链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三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学院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对办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新判断、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学院正处于创建“双高”建设阶段,特别需要不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社会影响力、基础办学能力、产教融合水平等方面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挑战,我们必须充分、准确地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快学院改革发展步伐,持之以恒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航空类职业院校建设进程。
3.2专项引导
3.2.1 积极实施国家职教项目
2019年,学院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群立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后,按照教育部要求,学院完成方案、任务书修改并在“两部”备案,开展年度任务分解和项目建设。承接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28项任务,并报省厅备案。电气自动化等4个专业分别入选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无人机驾驶、空中乘务、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1+X”证书试点。现代学徒制由5个专业扩展到10个专业。面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招录1700名定向培养士官,涉及5个军种、10个专业,是全国招生计划最多、规模最大的院校。9年来,累计为部队培养输送了6635名专业技术士官,成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示范基地。飞行器维修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认定为优质双师培养培训基地,承担2020年中高职“双师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等国培班和3305厂导弹维修技术骨干岗位知识技能深化企业培训班等“双师”培训任务,共计培训155703人日。
3.2.2 持续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
学院为湖南省首批卓越校,国家优质校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按照“一二三四”的“双高”建设思路,持续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坚持“一个统领”,加强党的全面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两个融合”,着力打造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两大特色品牌,完善“军政行企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有产业学院3个。加强“三大建设”,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四大特色专业群对接航空全产业链,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5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双师”资格成为教师第二职称,建有国家级双师基地1个,立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1个、省级4个,获评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芙蓉教学名师2人、芙蓉学者2人,成立“大国工匠”孙红梅、一级军士长魏印红大师工作室,教师获国家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个,省级一等奖4个。加强国际化建设,开办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国际合作班。实现“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质量: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1项,省内招生抛档线文科472分、理科429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76%、就业起薪点5196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度均超过98%;一流的科研能力:建有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双一流”建设研究基地、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立项科研项目201项,进院经费2500余万元;一流的服务能力:承担各类培训年均11万余人日;一流的治理水平:获评省文明标兵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3.2.3 着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专业群集群发展。围绕航空产业维修、制造、运营与服务产业链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飞行器维修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空中乘务等国家、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牵引,与中国航发南方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株洲331厂)、300厂、空军5702、5719、5720工厂、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贵飞集团、凌云集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有限公司、四川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等企业,分别构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专业群,实行专业集群发展。加强专业群内涵发展,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塑造一流双师教师队伍,培养具有“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航修精神和“零缺陷、无差错”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与此同时,践行“以群建院”理念,以专业群为基础,校企共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四个专业二级学院。以专业二级学院为基础,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019年,学院与海军4724工厂、中国商飞上海飞机有限公司分别共建“海鹰学院”和“商飞大飞机学院”;2020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建设“航利产业学院”和“无人机产业学院”等。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专业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等3个专业群成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2019年,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3.3质量保障
3.3.1全面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学院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工作方针,以全面质量观为先导,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双高”校建设任务为主线,以目标链和标准链打造为切入点,以形成诊改运行机制为重点,以智能化平台为支撑,围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内容,扎实推进学院内部治理,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机制体制建设。学院以章程为统领,对原有225项制度重新进行梳理,废除与学院发展不相适应制度64项,新建、修订制度17个,持续完善学院制度体系。根据机构和岗位调整情况,对原制定30个二级部门职责、179个岗位职责及标准进行重新修订,明确了现有28个部门的部门职责和主要工作流程及标准;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院现有2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619门课程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目标链和“对接国标省标,突出航院特色”的标准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制订《资源建设标准》《在线课程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建立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价制度,明确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职责边界,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发布审查、信息采集管理等系列制度,打通教务、资产、图书等15个业务系统,搭建数据中心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基于大数据中心的数据监测、分析及预警功能,成功创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完成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示范校持续改进项目建设任务。常态化诊改助推螺旋上升。依据相应规划明确的目标链,在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五个层面预设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促进各层面年度建设质量螺旋上升。2020年,学院以《悉尼协议》专业建设为范式,持续开展专业诊改,与麦可思数据研究院合作,对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分别撰写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报告、专业建设跟踪评价报告,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结果应用于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改进工作;引进技能大师1人,专任教师2人,新建大师工作室2个,选派40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类项目,组建院级专业教学创新团队4个、院级课程教学创新团队45个;教师团队在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获重大突破,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机电学院和基础学院两支教师团队成功晋级国赛。学院省内抛档线文科472分、理科429分,较2019年有较大提升。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98.05%,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76%,对口就业率达84.49%。学院立项为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认定为章程建设“优秀”等次单位,并授予“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牌匾。
【案例3-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确保疫情停课不停学
学院制定了“1+5”信息化建设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两个优化”,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标准;推进“三项建设”,夯实智慧校园信息化教学基础,全力打造基于大数据中心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成的“六类五库” 三级资源库(行业企业、专业、课程、实训、培训以及素材等“六类”资源于一体的“4个专业群+1个公共课程”资源库,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空中乘务三个资源库立项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资源库立项为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课程确立为院级教学资源库),目前有网络课程400门,在线资源14万余条,有效学习记录超350万条,注册学习用户36000余人,覆盖全国26个省(市)的22所院校和21家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工卡,承载了312个实训项目,“双语”数字化工卡189套745个、实训节点3700多个,关联配套实训资源12000多条,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注册14300余人,形成完整的学习记录13万余行,确保了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有序开展,总结的《提质混合式教学全要素擦亮线上教学“成色”》案例,成功入选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优秀“网上金课”案例。
3.3.2不断完善两项抽查制度
2020年,因疫情原因,湖南省没有安排专业技能抽查,但毕业设计抽查以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及落实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学院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资料已按要求上传,抽查结果还未公布;全院共制订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共32个,其中普通专业22个、士官专业10个。
3.3.3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2013年至今,学院总共有37个教学管理制度运用于教育教学中。2020年新增和修订《关于下发课程抽考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下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下发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价办法(修订)的通知》《关于下发教师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四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制度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3.4 经费保障
2020年,学院在校学生总数9775人,教职工747人,办学经费总收入25987.75万元(见表3-1)。
表3-1 学院2020年办学收入统计表
经费来源 |
项目金额(万元) |
学杂费收入(万元) |
5335.75 |
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万元) |
15139.14 |
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万元) |
1171.87 |
社会捐赠金额(万元) |
2929.80 |
其他收入总额(万元) |
1411.19 |
合 计(万元) |
25987.75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3.4.1 生均财政拨款
2020年,学院财政拨款总额16311.01万元,生均拨款1.66万元,生均拨款水平高于全省1.2万元的标准。
3.4.2 生均学费
学院学费收入5,335.75万元。生均学费5500元。
3.4.3 举办者投入
2020年,学院收到举办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生均拨款、地方公共预算、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省级专项资金等渠道拨付的建设资金20652.00万元,为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4.4 绩效评价
在空军装备部、湖南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战略,聚力重大任务,聚焦内涵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学院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品牌进一步彰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20〕4号)评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投入、过程、产出及效率等方面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绩效综合评价结论,评级良。
3.5 办学条件表
2020年,学院加大投入,积极响应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职业教育政策,办学条件表中各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见表3-2)。
表3-2 办学条件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1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元/生 |
20721.90 |
20572.17 |
2 |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
m2/生 |
18.51 |
17.13 |
3 |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个/生 |
0.80 |
0.74 |
4 |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
元 |
17217 |
16686 |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
元 |
6852 |
1198.84 |
5 |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
万元 |
980 |
1247.41 |
6 |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
人时 |
203 |
160 |
7 |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
元 |
317 |
320 |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元 |
- |
- |
8 |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
元 |
40 |
40 |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元 |
- |
- |
9 |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 省级( ) 地市级( ) 行业或企业(√) 其 他( )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4.国际合作
4.1 境外办学
4.1.1 境外合作办学
2020年,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合作举办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招收学生45人,并顺序开班,受疫情影响,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院长乔治•伯顿通过视频方式对新生表示亲切问候。乔治院长简单介绍了卡纳多文理学院情况,并表达祝福和期待。目前该项目累计招生173人。
图4-1 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院长乔治•伯顿通过视频致辞新生
自2017年以来,加方先后对学院16名专业教师进行国际化课程教学培训,派遣专业教师来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指导与交流,学院借助与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合作,举办飞行器维修技术高等教育专科项目,逐步从学生的入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开展国际化意识培养。增设国际通识教育课程或定期举办讲座、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视频等向学生宣传介绍加方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增进学生对加拿大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项目合作,学院11801班刘彦羽、王续燃、魏翎峰、桂煜珩4名学生抵达加拿大进行为期3周的交流学习,顺利结业后并安全回国;飞维1704班戴鸿怿、杨盛、刘鑫程、吴帅威4名学生克服疫情困难坚持在卡纳多文理学院学习。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国际化师资建设等具有深远意义。
图4-2 2020年学院4名学生在加拿大留学
4.1.2 职教标准输出
服务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海外业务开展,面向亚非拉地区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人员培养贡献中国方案,开发航空装配技能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为尼日利亚国防部开发飞机维修基本理论与技能培训方案,无人机飞手培训大纲(三级)被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采用,学院开发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力学基础》等四门课程标准被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认可。
4.2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4.2.1 援外培训
学院依托“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为多家协同理事单位提供人才培训服务与智力支持。依托中航技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全面开展相关援外技术培训。年初洽谈了中航技埃及空军飞机修理技术人员培训、中航技赞比亚航空维修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中航技尼日利亚海军无人直升机培训、中航技安哥拉军官K8武器培训4个涉外培训项目,均达成一致意见并已制定培训方案,但因受疫情影响均未能实施、待疫情形势允许即开始实施。
4.2.2 技术服务
根据学院与马来西亚BIT集团共建ESB无人机学院的有关协议,学院为马方无人机飞行操控专业中长期人才培养方案(1年制、2年制)以及相关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指导马方开展无人机飞行操作短期培训项目。
4.2.3 文化交流
2020年1月,学院11801班刘彦羽、王续燃、魏翎峰、桂煜珩4名学生抵达加拿大进行为期3周的交流学习,并获得加方颁发的培训证书,2月11日安全回国。
图4-3 2020年学院4名学生在加拿大交流学习
深化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后疫情时代学术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德制工程师项目,推进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的学分互认、中德双重学历联合培养等,德方已经对学院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认定。
【案例4-1】 新冠疫情催生中德高校教育合作新模式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影响,为有效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首次运用ZOOM平台(全球高清云视频会议软件)邀请国内10所高职院校共同在线参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举办的德国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设计”专题网上学术交流会,学院有50名专任教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项目执行主任肖璐茜女士主持,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刘柱先生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辞,德方两位专家做专题讲座,并分享新冠肺炎期间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线上教学经验。此次在线交流会为学院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途径,拓展了中德高校项目实施范围,深化了中外合作内涵,推进了学院“双高”建设。
通过网络视频面谈方式,与乌克兰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反复多次协商、修订,双方基本达成“飞机和飞机发动机维护与修理”以及“飞机和发动机制造”两个专业的本科联合培养计划,初步达成了学分互认、3+2联合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
4.3 服务湖南“走出去”战略
4.3.1 助力湘企出境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湖南省“走出去”发展战略,对接湖南四大经济板块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乘湖南省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势,积极参与长株潭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在航空产业、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广泛合作。2020年,先后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等37家“走出去”湘企输送优质毕业生256人,开展员工培训328人次,举办企业员工技能竞赛3次,提供技术支持24项。
4.4 国际交流表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学院计划开展的国际交流项目全部停滞,仅有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5个课程标准被国(境)外采用,详见国际交流表(见表4-1)。
表4-1 国际交流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备注 |
1 |
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
人日 |
0 |
0 |
—— |
2 |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
人日 |
64 |
0 |
|
3 |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
个 |
2 |
2 |
见备注1 |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
个 |
5 |
5 |
见备注2 |
4 |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
项 |
0 |
0 |
|
5 |
国(境)外办学点数量 |
个 |
0 |
0 |
|
备注1:1.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被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采用。2.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标准被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采用 |
备注2:开发《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应力蒙皮结构》《旋翼飞机》《飞机液压系统》《飞机维修专业英语》5门国际化课程标准被卡纳多文理学院采用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5.服务贡献
5.1 落实高职扩招任务
5.1.1 响应政策号召,圆满完成扩招任务
2020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百万”的政策号召,充分挖掘学院资源潜力,计划招收3700名,其中定向培养士官招生计划1700名。2020年,实际录取3700人,其中定向培养士官1696人。同时继续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企业在岗人员等五类社会人员开展扩招,在700名单独招生计划中单列45名社会人员计划,面向无人机应用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3个专业招生。最终报名4人,资格审查合格3人(见图5-1),录取2人。另外,学院还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单设贫困生招生计划50名,最终报名34人,资格审查合格34人,录取 27 人。
图5-1 单独招生资格审查现场
5.1.2 落实政策,确保“质量型”扩招
一是落实好“阳光招生”政策。为实现2020年单招“阳光招考”,学院下发了《2020年单独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和《2020年单独招生考试组考方案》。成立了单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与后勤保障组、考务组、纪检监察组、招生录取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邀请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专业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指导并参与学院单招的考试全过程。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单招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单招政策,强调抓好“考前、考中、考后”的各项环节。加强技术防控,信号屏蔽仪、监控摄像头、金属探测仪、无线电监管等设备分布在各个考场,监考人员严格核查考生“三证”,有效杜绝了考生替考舞弊等违法违纪的行为。通过严格执行教育部、省(区)教育厅及学院的招生政策,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全年无一起考生及家长投诉事件发生,维护了高校考试招生的严肃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是满足考生的差异化需求。在单招报名期间,学院考虑社会考生的职业性,允许社会考生采取送或寄达方式将高职单招报名身份界定表(审核表)和身份证复印件到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在培养环节上,学院充分考虑生源特点,实行“三分三合”的培养模式,确保扩招学生高质量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类培养、分段组织、分层授课”和“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兼顾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同时又切合扩招生源的实际情况,两者相得益彰,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达成。2020年12月29日,《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见图5-2)。
图5-2 《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学院“三分三合”的培养模式
【案例5-1】 “三分三合”,推进高职扩招高质量培养
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确保扩招人才培养标准不低、课时不少、管理不松、质量不降,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学院实行“三分三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达成。
一是实行分类培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基础、技能基础、从业经历等,编制与生源类型、知识结构相匹配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分专业分类型分层次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等。二是开展分段教学,让不同单位的学生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时间。打破原有的教学组织方式,将学生教学安排分为线上理论教学、分散教学点实训教学和校内集中实训教学三个阶段。三是实施分层授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将扩招学生按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分为基础较好的“精英组”和一般的“提高组”两个层次。针对不同组别设计与准入资格考核内容和职业资格高级工两类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任务,开展分类教学、分层授课。
在分类培养、分段教学、分层授课的基础上,推行“三个结合”,构建新型教学生态为扩招高质量培养保驾护航。一是教学地点: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相结合。探索“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方式,在生产“旺”季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训教学,在生产“淡”季学生来校集中学习,既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又缓解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紧张的状况,盘活学院教学资源。二是教学组织: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根据企业职工的学习时间,灵活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便利和多样化选择。三是授课形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学习资源丰富、互动交流便捷、突破时空界限等方面的优势,强化线上教学,加强线上教学监控和学习过程评价,确保线上教学与学习效果;线下教学,积极开展“送教上门”“送教到企”等教学形式,满足扩招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投入800余万元用于人员引进、住宿条件改善、营具配备等。充分考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文化底子薄,但动手能力强的特征,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今年下半年学院派出30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聘请175名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院兼职教师或班级学业导师,为扩招学生高质量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5.2 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5.2.1 积极拓展培训渠道,提升培训能力
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重,联合军队装备修理企业、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航企业、通航企业牵头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成员单位达108家。自筹资金在校内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航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湖南航空馆,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大中小学生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航空科普教育提供了真实载体和活动场所。学院拥有民航CCAR-147、145部培训机构、民用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见图5-3)和民用无人机系统专业工程师培训资质,是CCAR-66部人员执照考试中心和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湖南唯一考点。学院是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每年为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干部和员工开展岗位任职能力培训。同时,学院还是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确认的飞机维修和货运代理两个项目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授牌确认的“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每年为省内航空产业和相关企业开展员工技能竞赛和省级技能竞赛选拔赛等。学院组织省内33家通航企业发起成立通航协会,与湖南华星通航公司共建了长沙航院开慧飞行培训部、湖南华星通航开慧飞行学校,为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双岗”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65.7%。
图5-3 学院获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
5.2.2多举措扩大培训规模
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7亿元,拥有占地20余亩的校外培训中心、两栋能同时容纳480人的培训公寓。与中航企业、中航发、南方航空等世界500强企业共建飞行器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22个航空类专业。建有航空机电实训中心等132个校内实训基地,今年竣工的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与深圳航空、中航发331厂、航空工业成飞、贵飞等共建213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高水平培训基地3个。
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推动校企合作,服务“双高” 建设,学院将局教育培训中心、局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四个部门合署办公,明确“树立理念,形成特色,培育精品,锻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育训结合,服务航空产业发展。落实举办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全年组织实施培训项目35个,累计总培训规模155703人日(含空军装备修理企业新进人员准入资格培训),培训收入949.79万元。一是发挥学院军队特色、航空特色优势,对接航空产业链开展职业培训,全年举办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班17期,培训规模102127人日;二是对接中高职学校师资培训需求,积极申报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的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全年承办职教师资国培项目11期(见图5-4),培训规模5160人日;三是利用民航147部维修培训机构、民航66部考点、民用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民用无人机系统专业工程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资源和资质,全年组织66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4次,为196人开展了581个模块的理论考试;组织无人机驾驶员考试7次,共有2029人参加考试。四是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与全军装备修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基础建设工作,妥善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前期培训,完成19个工种五个等级的军队装备特有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五是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3期;洽谈涉外培训项目4个;参与退役军人培训项目投标3次;协助企业开展内部选员考试2次;开展校内学生AOPA无人机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培训规模48416人日。
图5-4第二批国培项目高职院校专题研修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5.3 服务国家战略
5.3.1 多举措服务脱贫攻坚战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全面落实贫困学生建档工作。学院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定期更新贫困学生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按贫困实情精准“奖、助、贷”,做到“应贷尽贷”“应助尽助”。近年来,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为452人,构建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为主,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辅的资助体系,当年对贫困学生资助总金额达2932.48万元(见表5-1),生均奖助金额达2999元。对建档立卡贫困生以重点关照、优先推介的方式进行就业帮扶,126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平均就业月薪达4869元。
表5-1 2020学年学院奖助学金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
项目种类 |
奖助人数 |
奖助金额(万元) |
十佳大学生 |
奖学金 |
10 |
3 |
优秀大学生标兵 |
奖学金 |
120 |
24 |
校级优秀毕业生 |
奖学金 |
144 |
7.2 |
校级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
奖学金 |
12 |
0.6 |
省级优秀毕业生 |
奖学金 |
103 |
10.3 |
省级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
奖学金 |
12 |
1.2 |
优秀大学生 |
奖学金 |
363 |
36.3 |
优秀学生干部 |
奖学金 |
138 |
13.8 |
丙等奖学金 |
奖学金 |
903 |
27.09 |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 |
奖学金 |
189 |
12.2 |
体育竞赛 |
奖学金 |
881 |
5.45 |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
奖学金 |
59 |
6.06 |
国家奖学金 |
奖学金 |
23 |
18.4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奖学金 |
275 |
137.5 |
国家助学金 |
助学金 |
2490 |
797.61 |
同心温暖工程 |
助学金 |
200 |
40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减免学杂费 |
979 |
957.78 |
学费减免 |
减免学杂费 |
9 |
2.98 |
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
困难补助 |
66 |
1.76 |
求职补助 |
困难补助 |
264 |
39.6 |
新冠疫情防控专项资助 |
困难补助 |
49 |
5.35 |
生源地助学贷款 |
助学贷款 |
903 |
690.04 |
勤工助学 |
勤工助学 |
576 |
81.92 |
技能竞赛获奖奖励 |
奖学金 |
114 |
15.32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持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自2016年以来,学院连续5年配合湖南中华职教社,实施湖南省“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项目。持续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行动,到目前已组建了7个同心班,资助3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案例5-2】 同心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学院正式启动湖南省“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项目,每年9月中下旬,举行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资金发放仪式(见图5-5),资助来自湖南武陵山区、罗霄山区及有关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新生,每生每年资助2000元,连续资助2年。指定专职老师担任同心班班主任,负责同心班日常管理事务,规定每年9月为学院同心月,成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小组,与受资助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开展学业辅导、就业帮扶、生活关爱。从2016年至2019年,组建了7个同心班,帮扶350名贫因家庭学生。同心温暖工程项目自实施四年来,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获得各种奖学金;二是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各种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三是毕业生就业情况颇好,除少数学生顺利升入本科学校外,其余学生全部实现推荐就业,阻断了贫困代际传播。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首先,要精准掌握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遴选特别困难学生为同心班成员;其次,对同心班学员建立动态档案,做好学业就业跟踪管理工作。
图5-5 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航院.同心班”授牌仪式
单列贫困生单独招生计划。自在2018年以来,学院每年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单设贫困生招生计划50名,在校期间实施“奖、助、贷、免、补、勤”六位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开展订单、定向培养,确保招录进来的贫困学子学习无忧,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形成招生助学就业帮扶“一条龙”,让贫困学生入学即就业,消除其后顾之忧,达到了“帮扶一名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航院力量”。
开展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精准扶贫。学院联合贵州省石阡县、普定县、紫云县、关岭县、镇宁县等五县人民政府、航空工业定点扶贫贵州指挥部、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市天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签订四方联合精准扶贫协议。2020年,学院向以上地区增加定向招生计划,招生学生21名,并根据扶贫合作企业需求确定招生专业,并给予建档立卡户学生每人2000元。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深度参与教学,2017级3名毕业生毕业后全部到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就业,做到“入校即入企”“一人入学,全家脱贫”。
持续开展送培到校,精准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水平,学院黄登红教授等一行6位专业技术人员历时10天,给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送去 “课程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现代职教理念,提高该校机电专业教研组、电子技术教研组30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圆满地完成了省教育厅2019年省中职师资精准扶贫培训项目,获得了受培学校领导、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好评和一致认可(见图5-6)。
图5-6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涟源工贸学校开班仪式现场
5.3.2 展现学院航空特色品牌,服务乡村振兴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依据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和《跳马镇镇区规划图》中提出的依托长沙航院和石燕湖打造航空小镇建设规划,自筹资金6000万建成了面积11000平米的湖南航空馆,与雨花区跳马镇政府全力打造以学院为中心的“一湖一馆一赛”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旅游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雨花区跳马航空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横幅标语等形式,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展“6.26”国际禁毒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89周年等宣传活动,面向全镇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进一步提高全镇居民的道德素养、环保意识等,培育文明乡风,为跳马镇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航院力量。
【案例5-3】 发挥航空馆示范作用,增强科普意识
湖南航空馆是湖南省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是雨花区“党员培训示范基地”。为提升参观者体现感,馆内创新服务理念,建成了电子语音讲解系统。全馆共设无线发射点位33个,自动播放讲解内容,提升展览效果。定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观看警示片等系列党员教育主题活动,吸引了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科技厅等政府机关20批614名党员来馆开展党日活动;接待了长沙市规划馆、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60批1745人次来馆学习交流;接待了320名“湖南日报小记者”来馆进行“冲上云霄,中国梦、航空梦、强军梦”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见图5-7);接待了学院2020级22个专业的80个班3610名新生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体验红色文化。
图5-7 湖南日报小记者开展“冲上云霄,中国梦、航空梦、强军梦”主题教育
5.3.3 对接航空产业链,服务《中国制造2025》
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学院先后撤销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23个专业,现开设的22个专业全部对接航空航天产业链,其中有17个专业直接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吸引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71家企业来院招聘,当年毕业生中有2347名学生到通用航空、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部队机务维修等领域实现对口就业,对口就业率达84.49%,其中直接向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的相关企业输入高技能人才1665名。承办德国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设计”专题网上学术交流会;与中国航发南方公司、航空工业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3期。2019年,学院与海军4724工厂、中国商飞上海飞机有限公司分别共建“海鹰学院”和“商飞大飞机学院”。2020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建设“航利产业学院”和“无人机产业学院”等,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贡献“航院”力量。
5.3.4 坚定“姓军为军”,助推军民融合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军队、面向地方的办学定位,坚定“姓军为军、姓军为战”的理念,培养学生“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和“零缺陷、无差错”职业素养。积极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改革试点,开设的22个专业中有10个招收士官生。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招收士官军种最多、专业最多、人数最多的地方高校。2020年招收士官学生1700人,现有在校定向培养士官人数4965人,比2019年增加484名,当前士官生人数占在校生规模的50.79%。近三年,学院在校生中士官生占比连年攀升(见图5-8),军地各半的人才培养格局已然形成。
图5-8 学院近三年士官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士官参军入伍人数达1033人(见表5-2),占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入伍人数41942人的2.46%,是全国职业院校中入伍人数最多的院校,比全国第二名多317人,比湖南省内第二名多422名。
表5-2 全国高职院校2020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情况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省 |
市 |
毕业人数 |
就业去向 |
就业 |
参军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1 |
12055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省 |
长沙市 |
2901 |
1660 |
57.22 |
1033 |
35.61 |
2 |
13789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省 |
郑州市 |
5142 |
3023 |
58.79 |
716 |
13.92 |
3 |
13012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省 |
潍坊市 |
3447 |
2109 |
61.18 |
664 |
19.26 |
4 |
13933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4355 |
2955 |
67.85 |
644 |
14.79 |
5 |
14182 |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省 |
湘潭市 |
1433 |
661 |
46.13 |
611 |
42.64 |
6 |
12064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省 |
成都市 |
3759 |
2633 |
70.05 |
512 |
13.62 |
7 |
12849 |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2664 |
1613 |
60.55 |
458 |
17.19 |
8 |
13937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省 |
株洲市 |
3197 |
2238 |
70.00 |
428 |
13.39 |
9 |
13008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山东省 |
潍坊市 |
4744 |
3736 |
78.75 |
420 |
8.85 |
10 |
13112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4278 |
2103 |
49.16 |
418 |
9.77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就业分析情况)
2020年12月,学院飞行器维修、导弹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应用电子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2018级8个专业的1560名毕业生士官携笔从戎(见图5-9),奔赴祖国各地,成为空军、海军、火箭军、陆航、武警部队的新生力量。学院17年累计为陆、海、空、火箭军和武警部队五大军种累计输送了6635名高素质专业技术士官人才。
图5-9学院2018级携笔从戎的1560名士官整装待发
2020年,学院构建起各军种、各班党建文化新阵地,建成“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士官教学楼文化体系。在省军区的支持下,筹备成立了湖南省定向士官培养院校联盟,共同打造定向士官培养湘军品牌。完成了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战时装备修理人员应急补充快速培训研究”委托课题。获批立项军队科研课题“定向培养士官质量监控系统”,学院开展定向士官管理信息化和质量监控全程化的实践探索,把握士官生培养先机,培育教育教学成果,从内涵和实力提升上真正打造定向士官品牌。
【案例5-4】 学院牵头成立湖南省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联盟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适应新时代强军兴军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省军区的支持下,学院牵头联合省内四所定向士官培养院校筹备成立湖南省定向士官培养院校联盟(见图5-10)。联盟理事长实行轮值制度,由成员单位主官轮流担任,任期1年,坚持以“创新、融合、协作、共赢”为宗旨,围绕科研学术、管理教育、军事训练等建立机制,提升全省定向培养士官质量和水平。联盟旨在通过集中智慧、统筹资源、汇聚力量,搭建沟通协作、互助共赢平台,推动院校深度合作,不断实践探索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新方法、新路子,开创湖南省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新局面,打造定向士官培养“湘军”品牌,为军委机关和教育部提供决策参考,为实现国家强军目标添砖加瓦。
图5-10 湖南省定向士官培养院校联盟一届一次会议现场
5.4 服务区域发展
5.4.1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
2020年9月16日-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要求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目标。
专业建设为湖南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补链延链。主动对接航空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更新办学理念,确定了“立足军队航空修理,紧贴军队士官培养,对接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用和通用航空,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坚持举航空旗、打航空牌、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率先在全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2012-2016年,学院先后撤销与航空产业关联度不高的专业23个,新增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发动机制造等航空类专业13个,专业结构由原来工、文、经、管等8大类33个调整为4大类22个(2015年教育部专业目录有两个专业合并),所有专业紧密对接航空产业链。
人才培养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赋能。学院不断提高学生当地就业率,为湖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环境不利影响,学院克服疫情和相关不利因素影响,截止2020年9月1日,学院以95.76%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输出了2778名技术技能人才,开设的22个专业全部对接长株潭交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20届就业毕业生有54.28%的人在湖南省就业(见图5-11),44.74%的人在长株潭就业,充分发挥学院人才资源优势,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发挥了良好的强链补链延链作用,助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图5-11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学院承办2020年湖南技能大赛·湖南航空制造业职业技能大赛(见图5-12),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6家航空工业、中国航发在湘企业20名选手共同参加了数控铣、数控车、钳工和维修电工等四个赛项的竞赛。
图5-12 学院承办的湖南航空制造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现场
科技攻关助推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为提升学院服务航空产业发展能力。学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为突破影响飞机蒙皮激光除漆中的去除效果判定、除漆效率和机器人激光除漆系统等关键技术,学院联合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大学等3家单位共同申报的2020年度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激光清洗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喜获立项(见图5-13)。该项技术将投入各种飞机、高铁、工程机械、船舶修理中表面涂层去除工程化应用。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东方镭射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激光器工程化与清洗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已申报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获授权,3项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图5-13 激光除漆技术试验现场
5.4.2 服务新兴优势产业链
《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确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学院坚持“立足军队航空修理,面向地方航空产业,服务湖南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按照“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才”的专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现有22个专业中的16个专业与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和工业机器人产业两个新兴优势产业链紧密对接。学院牵头成立的“协同创新中心”理事成员单位中,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和工业机器人产业企业有24家(见表5-3),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开发、服务“一带一路”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1015人,开展技术服务17项,开展员工培训班11期。
表5-3 理事成员单位中24家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企业
理事单位名称 |
单位性质 |
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企业(航空工业) |
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企业(航空工业) |
航空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企业(航空工业) |
湖南南方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
企业(航空工业)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企业(中航发)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企业(中航发) |
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 |
企业(中航发) |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企业(民航)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
企业(民航) |
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公司 |
企业(民航) |
湖南华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株洲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金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长沙捷联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长沙驭风航空飞行俱乐部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通航) |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企业(其他) |
航天中南先进光机电技术创新中心 |
企业(其他) |
长沙市天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企业(其他) |
湖南航天宏图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 |
企业(其他) |
湖南光华防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企业(其他) |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秘书处)
作为湖南省通航协会秘书长单位,为推动湖南航空产业的发展,组织召开了湖南省通航协会2020年第一次理事会(见图5-14),邀请民航湖南监管局原副局长王小龙,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雄平、总经理刘思扬等参加理事会,从政府层面解读了通航产业的发展,共同绘制了湖南省通航产业发展宏图。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开慧通用机场、岳阳三荷机场、怀化芷江机场等与学院在维修与培训等方面均有人才输送和项目合作。4月28日,长沙县委常委、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筹)副书记王国良带队,长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泽红一行12人来学院考察,对学院助力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8月24日,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一行10人来学院考察调研,对学院服务通航产业所做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图5-14 湖南省通用航空协会2020年第一次理事会召开现场
学院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院院长熊纯教授被聘任为“中国航发特聘技能人才导师”。学院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员工定制开发了涵盖管理、技术和技能三大类人员岗位能力核心要素的个性化学习地图,为中国航发集团各企业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晋级培训、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的全流程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服务,开办培训班5个。
5.4.3 服务行业企业
学院坚持聚焦航空修理主业,主动为空军装备修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体系建设服务。完成空装机关指令性研究课题1项,组织1544名新进人员开展准入资格培训考核认证,培训规模83916人日;协助5706、5718、5720、凌云集团成功申报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发挥学院军队特色、航空特色优势,对接航空产业链开展职业培训、承办职业技能竞赛。一是举办空军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文职人员现场践学培训、4724厂内训师培训、湖南南方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岗位新入职人员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培训班等等人员培训班17期,培训规模102127人日;二是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竞赛3期。与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湖南通软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易捷达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工业、民航企业、通航企业单位在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攻关、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签订技术开发合同12项,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并成功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
【案例5-5】发挥航空特色优势,助推航空产业发展
学院坚持育训结合,对接航空产业链开展航空职业培训,促进航空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举办高质量培训的法定职责,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服务。发挥军队特色、航空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首先,为企业新进员工提供入职培训。2020年,组织空军装备修理企业新进人员准入资格培训10期,培训规模83916人日。承办中国航发长江动力公司新进员工团队建设培训。其次,为企业提供技能提升以及各种竞赛培训。3305厂在职员工岗位深化培训、空军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文职人员现场践学培训、4724厂内训师培训、航指委空乘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赛前集训、中国航发南方公司8名参加省市(数控加工中心)竞赛选手的赛前集训、湖南南方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岗位新入职人员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培训等企业职工培训7期,培训规模102127人日。承办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第五届职工技能运动会,70名选手参加了3个赛项的竞赛,承办航空工业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第二届职工技能运动会,148人7个工种的理论考试,57名选手参加了4个赛项的竞赛。承办2020年湖南技能大赛,湖南航空制造业职业技能大赛,20名选手参加了4个赛项的竞赛。
5.4.4 服务社区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教育, 全年培训社区居民达2160人。7月14日,受雨花区卫健委、雨花区红十字会委派,管理学院教师刘英老师赴长沙市雨花区黎郡小学为全校教师进行应急救护培训。10月22日,学院配合长沙市雨花区红十字会在圭塘校区为社区居民联合举办了“CPR+AED应急救护培训”活动。
【案例5-6】 强急救技能,话安全深意,创服务样本
应急救护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更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习主席国家安全观系列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五年多来,学院携手长沙市红十字会,形成了 “协同联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打造职业院校应急救护社会服务样本。构建“四方”应急救护协同平台。成立由政府、省市红十字会、院校和企业组成的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利用中心平台,四方协同,整合资源,定期开展合作交流,共话生命安全观教育体系。深耕“四维”应急救护育训体系。依照岗位职责,分类分层培养救护师资,行、校合作建立应急救护师资库。应急救护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全院全员普及教育和技能等级培训。收集实时案例,行、校联合开发微课资源,构建线上课程。每年举办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强化技能。打造应急救护社区服务样本。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应急救护队,建立社区“三点半”服务课堂(见图5-15),共建社区安全教育基地,社会服务量累计达到2万人次。
图5-15 刘英老师在社区学校“三点半”服务课堂讲解应急救护知识
5.5 开展技术研发
2020年,学院按照《2019-2022年科研发展规划》和《2019-2022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提升计划》《2019-2022年科研成果培育计划》等文件确定的建设任务进度安排,与空军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合作,选送李礴等2名科研骨干全脱产跟研,送培任延岫老师到中科院半导体所跟研,提升科研能力。通过营造科研氛围、强化科研管理、构建科技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全年立项各类纵向项目16类94项(见表5-4),进院经费879.6万元。
表5-4 2020年学院立项纵向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数量 |
项目级别 |
1 |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项目课题 |
2 |
国家级 |
2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基金项目 |
13 |
省部级 |
3 |
军事理论研究项目 |
11 |
省部级 |
4 |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
2 |
省部级 |
5 |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
6 |
省部级 |
6 |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
4 |
省部级 |
7 |
空军武器装备军内科研项目 |
18 |
省部级 |
8 |
湖南省“三全育人”示范校项目 |
1 |
省部级 |
9 |
湖南省社科基金思想政治教育项目 |
1 |
省部级 |
10 |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 |
1 |
省部级 |
11 |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实践育人项目 |
1 |
省部级 |
12 |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调研课题 |
4 |
省部级 |
13 |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
12 |
市厅级别 |
14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
省部级 |
15 |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16 |
市厅级 |
16 |
湖南省科技引领创新研发项目 |
1 |
省部级 |
(数据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2020年,学院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软件著作权64项,外观专利6项,合计224项。获得湖南省社科成果鉴定共计5项,1项省内领先、2项省内先进、2项通过鉴定。25个院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中有14个项目参加第二届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获特等奖1个(共2项)、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
5.5.1 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高职院校。与中航工业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联合申报成立了“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设立航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所、航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通用航空研究所3个技术研发室。为扎实推进“中心”建设,2020年,学院制定了《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章程》,确保了“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行管理流程,确保了“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2020年,该中心立项开放基金课题8项,与企业合作开展了13个省部级以上项目研究。与中南大学共同申报立项了湖南省导弹维修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导弹电耦防腐蚀技术、导弹智能化维修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条件下的导弹维修数据综合分析等领域研究。
5.5.2 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济南航修厂、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湖南通软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应用与推广,立项应用技术推广服务类科研项目13项,进院经费181.4万元。与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大学联合申报2020年度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激光清洗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已获得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批准。
5.5.3 持续推进自科基金项目研究
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科技发明创新成果鉴定与奖励办法》等制度,积极鼓励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明确“以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横向合作活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支出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执行,负责人有权自行确立收益分配和绩效支出方案”,同时赋予完成人成果转移转化自主权,科研处为成果完成人办理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手续。2020年,学院技术开发类项目共计立项32项,其中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科教联合基金项目13项,院级课题技术开发类项目6项,总计到款额为147.3万元,学院配套经费96万元;已转化成果5项,依托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5本,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软著27项。
5.6 科研与社会服务表
从2020年科研与服务数据可以看出,学院科研服务收入经费总体保持稳定,技术服务到款额2188.18万元,较去年增加517.49万元(见表5-5)。
表5-5 科研与社会服务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备注 |
1 |
技术服务到款额 |
万元 |
1670.69 |
2188.18 |
|
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
万元 |
19382 |
20486 |
|
2 |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
万元 |
1235.50 |
879.6 |
|
3 |
技术交易到款额 |
万元 |
2333.4 |
2010.78 |
|
4 |
非学历培训服务 |
人日 |
340656 |
162637 |
|
其中 |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
人日 |
53118 |
155703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
人日 |
2430 |
0 |
|
退役军人培训服务 |
人日 |
210 |
0 |
|
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 |
人日 |
804 |
2160 |
|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
万元 |
1243.53 |
949.79 |
|
(数据来源:职业教育诊改网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
6.面临挑战
6.1 发展新机遇
1.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带来了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正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在互联网领域,5G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经济形态,生产和消费体系被重塑,数字经济、共享服务催生智能制造、数字金融、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的业态、模式、组织、平台和新的职业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国家“十四五”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和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发展战略持续实施,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这对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急需通过技术赋能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2.湖南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带来了新机遇。2020年9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三高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是谋划推动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落实“三高四新”目标,湖南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优势产业,在信创工程、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持续发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产业发展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和布局,在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湖南特色。湖南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要求学院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
3.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双高计划”,实施 1+X 证书制度,开展高职百万扩招等。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督促各地各部门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又出台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这些政策出台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大大优化了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为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大有可为的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坚定了职业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坚定了学校立足办学本位、提升质量、办出特色的信心,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标准体系,形成企业深度参与办学的稳定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发挥“双高校”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6.2 面临新挑战
一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加速。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对如何把握内涵、顺应潮流、率先试点、加速变革,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体制机制、专业建设、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挑战。
二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职多元办学体制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需要同步深化。高职百万扩招,生源向多元化发展,推动育训并举,对学院改革现有招生方式、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服务学生多样性需求、开展个性化培养等提出了新挑战。
三是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院和专业群支撑引领航空产业发展与服务军队战斗力生成的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围绕航空产业发展和军队定向士官人才培养,如何构建适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的专业体系,引领产业发展和满足军队改革对航空机务士官本科人才的需求对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四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双高校”背景下,学院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办学需要不断加强。在疫情常态化和军队举办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学院如何服务航空产业“走出去”,扩大国际化办学和对外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双高校”提出了新挑战。
6.3 应对措施
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新规划,对标新时代职业新要求,围绕湖南省新战略新部署,学院亟需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战略思维、提升战略定位、找准战略突破口,确立新思路,应对新挑战。在“十四五”规划和“双高”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对接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军队航空修理,面向地方航空产业,服务湖南经济建设”办学定位;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思路,聚焦战略空军建设、航空产业发展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目标,立足军队航空修理,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运营与管理行业,对接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民用和通用航空企业,创新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机制,汇聚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深化“三教”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加强内部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实现一流育人质量、一流科技成果、一流服务能力、一流治理水平的目标,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